针对中国船舶出手的第四天,一份3亿美元的造船
- 编辑:admin -针对中国船舶出手的第四天,一份3亿美元的造船
就在美国对中国船舶发起一波港口收费浪潮后四天,全球航运业爆发了。 10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启动对中国拥有或中国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起价为每净吨50美元,并计划在2028年之前逐步提高费用。美国船舶进港时需自付费用,起价为每净吨400人民币。结果呢?本以为这会迫使订单返回美国,没想到10月18日左右,一份3亿美元的造船大单到了,直接给印度科钦船厂,订单是法国达飞集团下的。为什么不是美国的盟友法国和自己的兄弟呢?该订单并未飞往中国,而是被印度的第三方利用。
收费即将到来。美国航运业为何不耐烦?为什么是美国突然对中国船只采取行动?根本原因还是301调查的老把戏。甚至在特朗普到来之前,美国就抱怨中国造船业依靠补贴主导市场并挤压当地竞争。数据显示,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新订单数量也较多。 2024年将超越韩国,成为榜首。那么美国造船厂呢?全球排名已跌出第十位,劳动力闲置,许多工人失业。特朗普团队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应该利用关税壁垒来恢复成功。对于这项指控,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首先于10月10日发布消息,更改了计划细节,以避免对某些类型的船舶进行全面覆盖,但主要内容没有改变:从14日午夜开始,所有在中国运营或建造的船舶进入美国港口的人必须根据吨位付费。第一年每净吨50美元,第二年跃升至66美元,第三年83美元,2028年最高价格为每箱100美元或250美元,以较高者为准。名义上是“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上呢?特朗普已公开宣布,所有资金将用于补贴美国造船厂,并打算重振自己的老本行。这很令人兴奋,但业内人士却摇头。美国造船厂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整个产业链一片混乱:技术落后、劳动力昂贵、交货周期长达两三年,所有客户早已逃之夭夭。
中国迅速做出反应。交通运输部当天宣布,将对美国船舶或美方持股25%以上的船舶给予奖励。 400元起/净吨,2026年升至640元,2027年升至880元,2028年达到1200元。范围更广,不仅包括船舶登记,还包括实际控制。结果呢?双方船公司叫苦不迭。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巨头拥有混合船队,进出中国和美国港口时必须进行详细核算。短期内,运价势必上涨。美国进口一开始无法应对,圣诞商品可能会延迟。这一指控一宣布,全球供应链就受到震动。欧洲航运协会估计,第一年中美之间的港口费用总额就超过10亿美元。船主们开始绕道而行,东南亚中转港口的业务蓬勃发展。日本和韩国船厂的订单保持稳定,没有受到影响。特朗普此举针对中国,实际上是在欺骗自己的消费者呃和盟友。想想看,进口中国商品的美国零售商本来关税就高,现在加上港口费,iPhone、玩具等价格到年底就会暴涨。洛杉矶港执行董事曾公开抱怨说,最终买单的是人民。
印第安人的命令被打破,而法国人的冲锋在四天前才开始。 10月18日左右,印度媒体爆出:科钦船厂获得法国达飞轮船公司价值3亿美元的6艘1700teu液化天然气动力支线集装箱船订单。这是印度造船厂首次从全球主要船东手中接手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全球第三大集装箱公司达飞轮船通常会去中国和韩国下订单,但这次选择了印度。订单细节比较扎实:每艘船均采用液态天然气双燃料,环保要求较高。它预计将于2027年底交付,总价为2.25亿美元至3亿美元。法国为何不与美国接触,也不回到中国?原因很简单,规避风险。新的收费规定下,如果选择美国船厂,就得担心中国港口的假收费;如果选择中国造船厂,美方就要付费。在两端受阻的情况下,法国也可能会找到第三方。印度怎么样?在全球航运市场中排名第16位,份额不足1%,成本比中国和韩国高25%至30%,国产化率低,MGA钢机等必须进口。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中美之间保持中立,没有边界。达飞轮船高管在公告中表示,他们对印度政府斥资33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感兴趣,造船厂升级迅速,政策支持有力。
我印度政府对此感到高兴。一段时间以来,莫迪的团队一直关注造船业。它在2024年的预算中拨款数百亿美元用于建造新的造船厂和培训技术人员,希望从维护转向建造。科钦工厂是一家国有龙头企业。过去主要经营军舰和油轮。此时是跨境集装箱船,其股价一日暴涨20%。印度媒体《经济时报》称其为“历史性时刻”,并表示印度可以充当中国和韩国的备用轮胎。但事实是,印度航运业存在诸多痛点:供应链断裂、工人短缺、交货准时率低等。达飞海运集团的交易不仅仅是一次试水和对印度潜力的押注。如果进展顺利,可能会有更多。这件事留在了中美之间的博弈中,印度再次玩起了“渔翁得利”。过去,由于电动汽车关税战,印度没有获得建厂机会;由于CHIP限制,印度正在吸引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交通部长宣称要趁势跻身世界前五。法国的情报在哪里?一方面分散风险,不去中韩;另一方面,推广绿色船舶和液化天然气发电,以满足碳税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政治给了印度面子,拉近了欧洲与印度的关系。这并不是达飞轮船第一次在印度部署。 5月,宣布订购3艘船。此次,数量将增加至6艘。这是一步一步完成的。
造船市场重新洗牌,订单谁能幸免?该命令下达给印度,暴露了美国战略的弱点。特朗普希望利用关税迫使订单退回,当地船舶船厂期待补贴,但现实很残酷。美国海角造船业仅占世界的0.5%,技术停滞不前,工会罢工屡见不鲜。巨头亨廷顿英格尔斯去年的订单仅为20亿美元,与中国主要制造商相差甚远。付款实施一周后,船东反映:到美国交货慢,价格高。谁能等?因此,来自中国的订单并不短缺,新订单增长了5%。韩国三星重工和现代重工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到2029年订单已满,中国航运业的信心在哪里?产业链完整、效率高。 2025年前三季度,新船订单量将超过1500万载重吨,其中集装箱船已占比40%。中国已经制定了收费、优化港口航线以及支持船东的计划。从长远来看,这ave将迫使产量增加,许多造船厂推动液化天然气和氨燃料接受欧盟的绿色订单。
特别声明:本文由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